国外机型大部分都具有以下主要特点:小巧、灵活,外形美观,操作方便(操向手把能旋转并可调节高低);采用排放量低的小型汽油机或柴油机为动力;可方便、简单、快速地更换多种工作部件,完成多项作业。
国内微耕机的发展阶段
我国很早就开始了微耕机的开发,但由于多种原因没有形成产品,直到20世纪80年代未和90年代中期,随着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、农民收入的提高及我国小型柴油机和汽油机趋于成熟等,我国多功能微耕机的发展开始起步。这一时期,主要是仿照国外产品,但由于材料、热处理工艺和国外的差距,所以刚开始时齿轮箱和刀具部分存在的问题比较多,微耕机工作不长时间,齿轮箱就发热严重、漏油或齿轮损坏,还有旋刀不入土、刀片易断裂等故障。
目前国内厂家生产的微耕机产品从地域上可分为南方型和北方型。南方机型结构形式以参照欧洲的机型为主,在旋耕刀具方面又吸取了日本产品的特点,初期以水田作业为主,逐步发展成水旱兼用。
从性能和功能上分也有两种类型:一类是功能少(动力小于3.7kW、配套机具少)、操作不够方便(手把不能调节、无转向离合器、前进和后退挡位少等)的机型,称之为简易型微耕机,因其价格低,销售量逐步增加;另一类机型功能较多(可配套机具多),使用可靠性高,操作方便,称之为标准型微耕要。